阅兵式一结束,普京没回莫斯科。
他一反常态,专机径直飞向了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(海参崴)。紧接着,他扔出两个重磅消息:一是喊话泽连斯基,准备好了就来莫斯科谈;二是确认,已邀请特朗普访问俄罗斯。
这两个动作,看似即兴,实则是在东方拿到足够筹码后,一次精心计算的摊牌。
普京这次东方之行,最大的底气来自一份能源协议。
中俄敲定了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备忘录,年输气量高达五百亿立方米。这是什么概念?这几乎相当于“北溪-2”管道的总量,足以让俄罗斯在欧洲市场之外,找到了一个体量相当的巨大买家。
但更要命的,是两个附加条款。
第一,俄方明确,卖给中国的天然气,价格比给欧洲的更优惠。
第二,这笔巨额交易,将完全绕开美元,用本币结算。
这已经不是一笔简单的生意。优惠的价格,是在宣告谁才是更可靠的战略伙伴。而本币结算,则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一次公开挑战。在西方制裁的绞索越收越紧时,这条横贯大陆的能源动脉,就是俄罗斯经济的供氧管。而对于东方伙伴,一条稳定的陆路能源线,意味着彻底摆脱了海上运输的潜在风险,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握在了自己手里。
经济有了压舱石,地缘政治的棋局就活了。
普京专门参加了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。这个平台,正成为一个能与西方主导的“七国集团”分庭抗礼的舞台,而且它的吸引力还在扩大。土耳其、埃及、蒙古这些地区强国,都表达了强烈的加入意愿。
而在这场东方外交盛宴中,最抢眼的画面,是普京与朝鲜领导人的数次会面。
会面地点选在了天安门城楼和钓鱼台国宾馆,象征意义不言而喻。朝鲜领导人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,称普京为“兄弟”,并承诺“随时提供帮助”。
这种毫不掩饰的站台,对当时处境微妙的俄罗斯而言,价值千金。俄方媒体也心领神会,特意拍摄了普京座驾上带有“88”数字的车牌,并向外界解读这个数字在东方文化里的吉祥寓意。
再加上与印度总理、伊朗总统的深入会谈,一个以东方为核心的新朋友圈,轮廓已经非常清晰。
当这两张王牌——经济引擎和地缘盟友——都稳稳握在手中后,普京的外交姿态立刻变得极度强硬。
就在访华行程即将结束时,他向乌克兰总统发出了那句引爆舆论的喊话:“准备好就来莫斯科谈”。
法新社等西方媒体一开始还客气地称之为“邀请”,但很快就咂摸出不对劲。这话的潜台词,根本不是邀请,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通牒,其中甚至暗含着对泽连斯基权力合法性的质疑。
他为什么敢这么说?
因为东方之行给的底气太足了。新的能源市场、独立的金融结算体系、稳固的东方盟友圈,共同构筑了一个强大的战略后方。
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乌克兰背后的西方阵营。在最关键的军援问题上,分歧越来越大,行动越来越迟缓。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,为俄罗斯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战略窗口期。
喊话之后,普京的行程更是印证了他的战略决心。
他不回权力中心莫斯科,直飞远东,这本身就是一种表态。他的目的地是参加东方经济论坛,但更深层的目的,是亲自督战俄罗斯“向东看”战略的落地。
在符拉迪沃斯托克,他专门听取了关于黑瞎子岛(俄称大乌苏里岛)的开发计划。这个曾经横亘在中俄之间的领土争议点,如今的定位是“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”。全新的公路口岸、跨境铁路桥,还有智能化的数字仓储,都已在规划之中。
一个细节是,为这一切提供技术支撑的5G网络,由一家中国公司承建。
从北京的能源协议,到天津的上合峰会,再到远东的物流枢纽,一条清晰的战略脉络浮出水面:以东方为大后方,以远东为桥头堡,俄罗斯正在构筑一个足以支撑长期博弈的战略基地。
冲突进入第三年多,西方三十多个国家的制裁,没能压垮俄罗斯。反而像一个高压催化剂,加速了一个超越传统盟友概念的“命运共同体”的形成。
普京的海参崴之行,不是一次简单的访问,而是一次战略重心的宣告。在西方碰壁后,他选择在东方寻找一个全新的未来。
明道配资-股票杠杆炒股-股市配资-广州股票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