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政坛这潭水啊,最近真是越来越深,让人看不透了。李在明一上台,那股劲儿,感觉整个半岛的风向都要跟着变。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瞧着,这位新官,到底是打算往东边多看两眼,还是继续向西边使劲儿靠拢?结果呢,直到8月27号,他往媒体面前一站,没说几句,就扔下了一颗炸雷。
他那话说的,斩钉截铁。说什么“经济靠中国,安全靠美国”的老一套,不行了,过时了,走不通了。这话一出,听着多提气,好像韩国要从此站起来,走自己的路了。可谁能想到,这边豪言壮语的余音还没散呢,那边特朗普政府的影子一晃,韩国接下来的动作,就变得……怎么说呢,越来越魔幻。
说是要换条新路,可这新路子,瞅着怎么那么眼熟呢?
你看他上任后安排出国访问,那行程单,简直就是一本明晃晃的政治教科书。中国,这个对韩国经济举足轻重的邻居,被毫不客气地排在了最后面。你说一个在政坛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人,他能不明白这排序意味着什么?这已经不是暗示了,这简直就是把“我要跟你保持距离”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,生怕别人看不见。
这个姿态摆得是挺足,可想法归想法,现实是现实。跟中国经济切割?这话在办公室里说说,可能还显得挺有魄力,真要拿到现实里一碰,才发现比纸还脆。
真能跟自己最大的客户说翻脸就翻脸吗?这事儿想想都觉得不靠谱。
别的不说,就看数字。冷冰冰的数字,但最实在。就2022年一年,中韩贸易额干到了3622.9亿美元。这是个什么概念?就是韩国跟美国的贸易额加起来,都还差着一大截呢。而且,中国已经连续二十年,是韩国雷打不动的第一大贸易伙伴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做买卖了,这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骨头和肉都长在了一起。
韩国那些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企业,那更是离了中国寸步难行。芯片要什么?要氖气,要钯金。这些关键的工业原料,将近六成的氖气,差不多四成的钯金,都得从中国那边运过来。这就像人要吃饭喝水一样,是命根子。
真要是哪天脑子一热,非要把这根线给掐了,那后果……韩国企业的生产线估计当天就得趴窝,利润哗哗地往下掉,好不容易占下的市场,转眼就会被旁边那些早就眼红不已的国家给分食干净。到时候,韩国经济本来就有点虚,再来这么一刀,李在明嘴里那个宏伟的蓝图,恐怕连个草稿都打不完,就得被现实撕个稀巴烂。
但最有意思的,或者说最让人看不懂的,是另一件事。
李在明一边对中国摆出这么一副“别挨我太近”的冷脸,可一转身面对美国,那姿态,简直柔和得能掐出水来。一份韩美贸易协议,最后谈成了什么样?韩国单方面,要给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。
三千五百亿……美元。这笔钱,快赶上韩国整个国家GDP的五分之一了。就这么一大笔钱砸进去,换来了什么呢?美国那边给了个百分之十五的关税优惠。这笔账,不管你怎么算,都透着一股子“城下之盟”的味道。可李在明政府呢,愣是捏着鼻子认了,连点调整的意思都没有。
他的小算盘,其实谁都看得出来:不就是想用美国,来填上中国留下的那个窟窿吗?可这简直是异想天开。中国的稀土,中国那套完整到可怕的配套产业链,是美国说能替代就能替代的吗?他这个“脱钩”策略,到头来,除了让韩国自己平白无故地多花一大笔冤枉钱,恐怕什么实在的好处都捞不着。
说到底,这盘棋,从一开始韩国就不是那个下棋的人。
就算李在明有天大的本事,他也搬不走那个杵在韩国土地上的根本性问题——驻韩美军。对美国来说,韩国是什么?是它在亚太地区最顺手的一颗棋子,一个位置绝佳的瞭望塔,从那儿能直接看到中国的东北腹地。这个战略价值,是不会因为韩国总统换了谁而改变的。
所以,不管李在明把“自主”的口号喊得多响,他都动摇不了美国在韩国的军事根基。这么一看,他和他的前任尹锡悦,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?都是亲美派,只不过,一个演得比较直白,一个演得比较含蓄。
李在明更高明的地方在于,他会包装自己。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“中立者”,嘴上说着要把重心放回国内经济,行动上却无视几十年来中韩贸易形成的血肉联系,非要把经济这艘大船,硬生生地往美国那个方向掰。他干的事,和当初尹锡悦干的,内核一模一样。
多年的政治生涯,确实让李在明比尹锡悦多了几分老道和狡诈。他或许可以用一些漂亮的口号暂时稳住民心,但经济是不会说谎的。当货架上的东西越来越贵,人们的钱包越来越瘪,那些曾经在尹锡悦时期被压下去的怒火,迟早会找到一个新的宣泄口。
李在明想走的这条新路,其实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赌博。他既不想当谁的附庸,又不敢真的跟谁撕破脸,就想在两大国之间的那条窄窄的缝隙里,为韩国挤出一点点生存空间。可这场赌局的赌注,是整个韩国的未来。他脚下这条所谓的“新路”,最终通向的,究竟是一片坦途,还是一处更深的悬崖?这答案,只有风和时间知道。
明道配资-股票杠杆炒股-股市配资-广州股票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